扫码访问《暖立方小程序》
扫码关注《暖立方》微信公众号

王风林:地暖行业应走出低价竞争怪圈

   日期:2014-01-17     来源:南方采暖网    
核心提示:受当地的地暖工程曾经出现过大面积质量事故的影响,克拉玛依市一个拥有3万多户居民的安置房小区和伊犁州一个拥有2万多户居民的统建房小区全部放弃了用地暖系统供暖的计划,改为采用散热器进行供暖。
        王风林:高级工程师,新疆宏迪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地暖财智沙龙现任轮值主席,国家地面供暖委员会专家组专家。2008年被评为中国地暖行业年度风云人物,被誉为地暖行业的“学者型企业家”。

       受当地的地暖工程曾经出现过大面积质量事故的影响,克拉玛依市一个拥有3万多户居民的安置房小区和伊犁州一个拥有2万多户居民的统建房小区全部放弃了用地暖系统供暖的计划,改为采用散热器进行供暖。在新建住宅中地暖应用率高达80%以上的新疆地区,这两个大型小区向地暖说“不”的现象让中国地暖财智沙龙现任轮值主席、新疆宏迪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风林感到痛心之余,也忧心忡忡。让王风林感到忧心的是这种现象背后在新疆地区广泛存在的低价竞争乱象。 

       开发商 一样的地暖不一样的对待 

      王风林向本报透露:“一套配置大体相同(一样的管材、相同的分集水器)的地暖系统,房地产开发商在江浙地区给出的分包价每平方米在100元以上,但在新疆地区,同一个开发商给出的分包价为每平方米30元左右。”对此,王风林不满地说:“开发商对新疆施工企业的这种价格歧视是导致当地施工行业低价竞争的元凶之一。” 

      据王风林介绍,国内某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乌鲁木齐市的某楼盘时,原本计划将地暖系统的施工价格定为每平方米60元左右,但经过3轮投标之后,开发商改变了初衷———将该楼盘的标的改为每平方米32元。对此,王风林帮房地产开发商算了这样一笔账: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中供热与供冷系统的最低保修期限为2个采暖(供冷)季。换句话说,虽然开发商宣称其为业主安装的地暖系统管用50年,但事实上,只要地暖系统在两年之内不出现大规模的质量问题即可。王风林说,据调查,两年内地暖系统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的概率其实并不大,即使出现个别质量问题,开发商赔付的金额也相对较少。所以,以较低甚至超低价格推进地暖工程非常划算。于是包括上述开发商在内的不少知名开发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把“最低价中标”作为他们组织招标的原则。 

     “在我们接触的开发商中,在地暖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重视质量、不以低价中标为原则的开发商不到1%。”王风林介绍道。“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楼盘遍布大江南北,因此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出于市场拓展的需要,会招募一些当地的人员负责或参与该地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新疆也不例外。在负责新疆地区楼盘开发、建设的当地人中,有不少人已经习惯于当地的低价竞争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带到了远道而来的外地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因此,在新疆地区不论是本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外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普遍存在着上述低价中标现象。” 

      地暖施工企业 为降低成本铤而走险 

      “一边是开发商拼命压低地暖施工价格,一边是日益上涨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前有资深的地暖施工企业攻城掠地,后有新加入的地暖企业摩拳擦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地暖低价竞争形势,一些地暖施工企业纷纷动起了‘歪脑筋’,开始在工程质量上做手脚。”对于一些发生在新疆地暖施工行业中的怪象,王风林如此介绍。 

      王风林说,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一些地暖施工企业习惯于偷梁换柱、依次充好: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地暖管材的外径应为20毫米、壁厚为2.0毫米。但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施工企业往往会选购外径为19毫米、壁厚为1.8毫米的地暖管材;图纸上标称100米长的一个环路,施工时仅做70米~80米;虽然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地暖系统中的苯板的密度应为每立方米20公斤,但为赚取利润,施工企业往往会选用密度仅为每立方米13公斤的苯板做绝热。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这些地暖施工企业也总是想方设法地减少施工工艺。此外,按照规定,地暖系统必须安装阀门、过滤器及相应的设备和管件,但不少地暖施工企业为了赚取利润,往往抱着“能蒙过去就蒙过去,蒙不过去就装或者少装”的想法从事施工;原设计为铜质球阀的分集水器在安装时会莫名其妙地被改为铁质球阀的分集水器…… 

    “显然,地暖施工企业的上述种种做法表面上是保住了微薄的利润,但实际上却给地暖工程埋下了深深的祸根。而地暖是一项隐蔽性工程,一旦留下隐患,完全没有可能恢复。以地暖管材为例,如果地暖管出现大面积不热、漏水现象,便需要将业主家的地面进行‘开肠破肚’式的整修。如果用于绝热的苯板出现问题,会造成地面塌陷、热量大量的散失。而位于地面以上的分集水器如果漏水,将影响业主整个家庭的装修。”对于在新疆地暖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为降低成本不顾地暖工程质量铤而走险的各种行径,王风林忧心忡忡。 

     材料企业 花样百出地赚取利润 

     让王风林深感无奈的是,开发商一再压低地暖施工企业的施工报价,地暖施工企业只有向地暖材料企业施压。与上述铤而走险的地暖施工企业一样,一些地暖材料企业为了生存,也开始生产劣质的地暖产品。王风林解释说,“上述现象在地暖管材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管材原料价格与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管材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这进一步压缩了管材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为了赚取利润,有些管材企业开始挖空心思、花样百出地降低成本。” 

    “管材的壁厚做得薄一点、直径做得小一点、90米标称100米,原料不就省了嘛!”一位从事地暖管材销售的工作人员曾这样告诉过王风林。在我国“三北”地区应用的很多地暖管,都被厂家标称直径为20毫米,其实际上直径只有19毫米,其壁厚也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2.0毫米,而是1.8毫米。有的企业生产的管材规格虽然符合国家标准,却在原料中掺了不少非专用料。王风林举例说,一吨正规的PE-RT原料的成本在1.3万元到1.4万元之间,而一吨普通的PE的原料不到1万元,将PE-RT与PE的原料混合之后用来生产PE-RT管材,其成本每吨约下降2000元~3000元。与上述两种企业的偷工减料行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部分管材企业直接将上述减少原料的行为与掺假行为结合在一起———用掺假的原料生产不符合标准规格的地暖管。更令王风林感到痛心的是这些劣质产品甚至一度畅销“三北”地暖市场。 

       王风林表示,不仅仅是地暖管材,苯板和分集水器产品中也同样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别谈多大的密度,我们只谈价格。”据王风林介绍,某苯板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上述赤裸裸的开场白曾让前去考察的地暖施工企业负责人非常震惊。原本一立方米360元左右的苯板,在该销售人员看来即便卖240元也是赚钱的。原因很简单,该工厂生产的苯板并不是国家标准要求的密度为每立方米20公斤的合格产品,而是密度为每立方米12公斤的“掺水”苯板。“无独有偶,类似这样的‘掺水’现象在分集水器生产企业中也并不少见,将分集水器的铜管做得薄一些、密度做得小一些的企业大有人在。”王风林说。 

      走出怪圈 需要完善立法与监管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低价竞争而使得原本可以安全使用50年的地暖系统,不到5年就全部报废了,那么将来还有谁敢继续使用地暖系统呢?不过,如果将地暖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怪圈的‘板子’全部打在开发商身上,也有失公允,因为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基于上述认识,王风林指出:“要走出地暖行业低价竞争的怪圈需要依靠开发商与地暖企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维护整个地暖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我们不能将希望仅仅寄托在企业的道德自律方面。”王风林说,“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企业的道德修养来保障行业的稳定发展是不切实际的。与逐步培养企业的道德自律意识相比,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监管力度,对地暖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从某些部门因地暖出现大面积质量问题而将其主导的居民住宅改用散热器取暖的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思维。不可否认,政府部门在其部分监管领域存在着‘真空’状态,当地暖出现问题之后,没有从根源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选用了最简单最省力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改用散热器。那么,假设有一天散热器也出现了大面积的质量问题,政府是不是又要拍脑袋改用地暖了呢?”对于政府在规范地暖行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缺位现象,王风林很是不满。 

       王风林说,地暖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因此,地暖可以算是一种“老产品”、“老技术”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种“老产品”、“老技术”还没有国家级的定额标准。这也是造成各地地暖施工价格出现 “高得离谱”与“低得出奇”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因此,走出地暖行业低价竞争的怪圈,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地暖行业标准定额的制定,规范地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法令颁布以后如果执行不力,那法令就是一纸空文。对于规范地暖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是如此。虽然目前我国地暖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规范地暖发展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政府的质监部门,熟悉并了解地暖行业的专业人士并不多见,其对地暖工程质量的监管也多流于形式。因此,如何提高政府部门自身对地暖行业的执法与监管能力,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进行探讨与深思的问题。”王风林如是说。 
 
 
更多>同类舒适家居网

推荐图文
推荐舒适家居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