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南方特别是沿长江流域夏热冬冷地区持续低温再次引发媒体和舆论关注。这一区域究竟是否需要供暖、怎样来供,学界和社会人士时有争论。全国暖通空调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南方供暖最重要的是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引起各界重视”。
据龙惟定介绍,冬天低温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利,尤以老年人为重。按照医学专家的说法,室温12℃是人体承受下限,长期低于这个温度会影响人体健康。对老年人而言,室温下限则是14℃。
“但是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所有住宅建筑都没有集中供暖,冬天室温不到12℃乃家常便饭,通常只有8 10℃,遇到寒流会更低。我就发现过屋内的脸盆里的水出现结冰的情况。”他调侃道。
在夏热冬冷地区,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 呆在室内比室外还“遭罪”。龙惟定表示,这就是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差,造成冬季壁面温度低的缘故。他说:“我曾做过测试,当日室外最低气温在0℃左右,空调将室内空气温度提升至22℃,但地面和窗表面却只有8℃。如果用影响舒适度的‘作用温度(即室内空气温度和表面辐射温度的加权平均值)’来评价,测试房间的作用温度只有15℃,处于不舒适区。房间里的人会感觉手脚冰冷、面颊发热潮红,很不舒服。”龙惟定认为,如果围护结构采取一定的隔热保温措施,可以提高围护结构内表面辐射温度,从而提高作用温度,舒适度就会提升。此时,空调不需要提高设定温度也能满足舒适要求,客观上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南方供暖问题迫在眉睫,但龙惟定坚持认为,“南方供暖切忌一哄而上,搞大面积集中供暖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大量既有建筑,已经没有土地设置锅炉房或者安装地源热泵。
不过,他建议在新建项目特别是养老概念社区中,可以考虑将集中供暖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并采用地板采暖等辐射采暖形式。这种方式对未来的养老社区来说很有必要。它能够针对老年人节俭和舍不得用的特点,实现舒适的和连续供暖。而集中供暖又带有强制性使用的特点,保证室内环境品质和老年人身体健康。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有相应的节能措施。龙惟定说:“不是为节多少能,而是为使供暖热价在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解决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问题,离不开空调厂商配合。龙惟定表示,解决这一地区供暖问题要靠空气源热泵产品来实现,多联机是适合住宅建筑的较好形式。他觉得,目前多联机市场应用有些本末倒置,反映在商用建筑中卖得快、用得多,而真正应当施用的、可充分发挥分时控制和变流量控制的住宅项目却很少。
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龙惟定还建议,这些空调设备企业未来能够改变室内热风供暖的单一形式。
“例如,将盘管安装在辐射板后,做成辐射 对流的形式,就能一定程度缓解壁面温度低、人体舒适感差的问题,满足冬天大多数人的采暖需求。”他说,“至于夏天可能结露等技术问题也不难解决。此外,热泵空调产品应当着力提高冬季性能,包括除霜、低温启动等,切实适应南方供暖和供冷两种需求,这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拥有前景广阔的市场。”
与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问题相对应的是,这里若热起来会更加难熬。去年夏天,沪杭等地连续出现40℃以上高温,令人心有余悸。通风,是当地普通百姓空调以外最为依赖的手段之一。
“除了围护结构,南方地区的住宅通风设计亟须加强。”他表示,很多建筑师认为开窗就是通风,这是不正确的概念。通风需要气流组织设计,特别在夏天,利用早晚温度低的条件将室内热量带走,可达到降温效果,但切不可高估自然通风的节能作用。因为,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室外气温日较差小、夜间气温高、建筑物和土壤的蓄热量大,自然通风的降温作用极其有限。加之南方地区特有的高湿度梅雨季以及城市室外空气的严重污染、城市治安防范问题等,自然通风还会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
[编辑: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