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6kr曝光的一组财务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巨亏几乎冠绝互联网行业。合并了快的、打败了Uber,成为市场上的老大还在“亏”,也难怪滴滴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创造了“穷得滴滴作响”新语!
真穷?
未必!有文章指出,所谓的109亿亏损,只是把钱“藏富于民”补贴给了平台上的司机(滴滴的核心价值所在),同时2018年在安全和合规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报表亏损背后,价值上是盈利的,由此换来了千万、过亿的用户群体,成熟的运营体系,未来无限发展的接口等等价值。在传统如暖通行业,虽没有战略性亏损如滴滴之巨大的品牌暖通公司,但如此奔向“价值”的企业却不是少数。
不过,暖通界,不是谁都能穷得“滴滴作响”!
在互联网思维主导的营销模式之下,有人将这种财务报表上肉眼可见的亏损称之为战略性亏损,其表现方式是“烧钱”(投入),目的是实现长远来看的战略性盈利,而不是眼前短期的盈利。
近几年,随着中国供暖市场的逐渐成熟,“暖通生意难做”的声音此起彼伏,“寒冬论”的热度也居高不下。人人都想着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好事,期盼着市场风口不断,好让自己成为一只永远飞在风口的“猪”。由此看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煤改清洁能源”政策一落地,就催生出全国数百个新的暖通品牌。当这些品牌没有了政策的“庇护”,在真正的市场上根本不堪一击。诸位有目共睹。
而穷得“滴滴作响”是一种本事。这种“本事”,包含了选择未知时的魄力、迎接改变时的积极。它不只是品牌、公司一年有多少利润,更是每年逾百万近千万广告投入带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耗费多年人力财力建设完善的销售网络,历经多年呕心研发的专利技术或管理经验,千百订单累积的终端口碑,万次售后总结的服务准则……转换成价值,绝对不止十台锅炉钱!
庆幸的是,即便是从业者纷纷评价“竞争混乱”,不少品牌及暖通公司仍不遗余力的提升自己的价值。比如,外资品牌在中国投资建厂,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带动中国供暖技术的升级;国产品牌愈加重视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建的实验室、培养的技术人才成为自身乃至行业的软实力;厂家赋能经销商成为潮流,以服务者的角色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帮助经销商发展壮大,同步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暖通公司越来越注重规范化与标准化,“专业、服务”成为彰显自身价值和竞争力的法宝……以上,短期带不来肉眼可见的利益,但所有的投入最终都会转化为品牌价值——这才是品牌抵御一切冲击的坚实后盾。
行业转型升级时期的阵痛,加上市场“淘金者”被淘汰时的“哀嚎”,形成市场“寒冬”的景象,也必是愈演愈烈。在暖通行业走一遭,若2019注定困难,那祝你“穷得滴滴作响”!
【编辑:暖立方舒适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