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被群众普遍议论已经有20年了。在2002年公布了一系列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装饰材料、建筑和装修控制都提出了要求,可到现在还是社会普遍议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同时起步的日本,在2008年就完全解决了室内污染问题,因此解决问题在技术上是没有难度的。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类似“中国足球”的“现象”,也就是无论领导怎么关心、各方怎么努力,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因此在现象背后肯定有深层次的问题。
而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大气污染问题,之前环保部也被称之为“无牙老虎”,各项政策的实施没有积极的效果。而近几年环保政策上不断动真格,大气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国际和国内对照、国内正反例子对照,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出路。本文将从5个方面进行抛砖引玉的讨论,由于作者资历有限,论述中可能存在各种错误,希望得到各位读者的指正。
1. 室内空气质量是个什么问题?
中国室内空气质量在某些领导看来是一个“环保问题”,冀希望使用“环保材料”和“环保装修”来解决,经多年努力也看不到成功的迹象。现在是冀希望用“净化器”“新风机”设备和“治理”措施来解决,恐怕也会变成一场空。
中国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应该从更高层面去看待,也就是这个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之一是人民群众满意度和信任感,负面影响之二是人民群众的健康。从雾霾治理的经验看,首先是找到雾霾的发生源、责任人,然后再限值排放限期治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国家部门站出来对上面的两个负面影响负责,而只有材料生产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提出“环保材料”来应付污染问题。
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核心是一个“社会幸福感”和“公民健康权”的问题,室内空气污染迟迟未能解决在社会层面上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这个损失由社会和受害者共同承担。而国内没有相关负责机构对此负责,因此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
上面的状况引发一个问题:是公众的健康重要还是行业利益重要?从现在情况看,《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推荐标准,只有装修方和业主双方签合同时写上才有效,否则只能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因此,目前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花了十五年也没有解决室内装修污染这个疙瘩问题。
2. 日本和美国的成功经验
日本几乎和中国同时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但所走的路线不一样。日本修改了强制标准“建筑基准法”,对室内污染进行强制性规定,不仅对空气质量要保证,而且对建筑材料做分级管理,对单位面积释放污染大的材料限值使用量,提倡低污染材料。日本最高等级材料污染释放只有合格材料的1/24之一,而中国目前只有合格一个材料等级。日本鼓励低污染无公害的材料生产和使用、限值有污染材料的使用。因此到2008年日本就基本解决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而中国的材料生产行业组织一直是个保护伞,不修订材料标准降低材料的污染释放量,也就是不支持企业升级生产低污染释放材料,这个责任类似汽油标准不升级,而中国之前的汽油标准也是由生产企业主导制定的。
在美国,除了类似日本的措施外,还有法律措施。一个消费者有证据表明某个材料、设备或建筑装修对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有权向污染释放责任人索赔,法院也会向确定的责任人进行惩罚性罚款。在法律上使用健康权条款,用户有权向甲方提出健康权损害赔偿,法律有效推动了室内空气污染的解决速度。在办公场所,其空气质量由政府职业健康部门管理,其有对企业的处罚权。因此,甲方不敢提供有空气污染的环境。
3. 室内空气质量应该谁来管?
目前的国内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由住建部执行,验收标准规定,在建筑竣工质检验收含室内空气污染检测项。而装修标准规定,完工的项目空气质量应检验达标,但没有规定强制检验和赔偿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则没有相应部分负责。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方案提出,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上面的内容看出,吸烟控制、职业健康和老龄化已经从其他管理部门转到卫生健康委负责,未来商业空间空气质量和住宅的空气质量也有望归到健康管理的领域。这样做的话,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真正问题也就指日可待了。
4. 谁要对室内污染承担责任?
应该是谁污染谁负责,但现在中国要求消费者举证,这存在非常多的法律困难。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赔偿官司很多,但消费者获得医药费赔偿的还很少,期待有更多的正面案例出现。
2018年7月13日,阿里巴巴员工在自如公寓因白血病去世,被称为“自如事件”。其经过大概是:王先生2018年1月做了全面体检后入职阿里巴巴,体检报告显示,各项身体指标正常,之后一直租住在自如公寓。到了7月份,他和妻子说,很不舒服。后到北京301医院进行检查,随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7月13日病情恶化去世。他病逝后,妻子来到杭州,对那套自如房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甲醛超标。
这个事件在网上引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对出租方只考虑私利,不顾及租客健康,使用低档装饰材料的做法提出了广泛的批评。这一事件导致“室内质量与身体健康”的讨论,并一度造成甲醛检测量大幅度增加。但是这个讨论一如既往缺乏医学界、法律界的声音,因此其热度也会同其它类似事件一样被时间所湮灭。
不知这个案例会不会在法律上解决,得到“健康权”法律意义上的承认,如果能这样这将对中国室内空气质量的正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的条件下,缺乏标准、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消费者想保护自己非常难。只能借助市场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保障自己。但尴尬的事,这个市场也非常混乱,良莠不齐,缺乏信用诚信,非专业人事很难分辨出哪些产品能提供真正保障,哪些产品是心理安慰。
要保护自己,不只是产品还有服务。如净化需要及时更换滤网。净化产品不能带来二次污染(许多高压静电产品)。这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很难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诚信问题,政府又难以介入管理,这真实一个难题。但还是有希望的,一个希望是政府,现在卫生部改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个级别比住建部要高,政策解决还是有希望的;另一个希望是神奇的互联网,也许有一个模式可以实现信用和诚信,真的用技术和管理解决这个问题。
5. 室内空气质量行业企业该怎么做?
1)回归健康本质
有人认为是“雾霾(无霾神器)”,有人认为是“新鲜(CO2,校园新风)”,有人认为是国家住宅标准升级(强制安装),这些都是把发展寄托在外部因素上,没有从产品和系统的特点上看问题。
很多情况下,吸烟环境的雾霾浓度要比大气污染高的多,许多人却难以戒掉吸烟。但到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到医生发出警告后,许多几十年的老烟枪才下决心放弃这个对健康有害的嗜好。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即使用营销手段短期取得销售业绩,这个业绩也不会是长久的。只有国人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作为好控制保障的净化和新风产品才有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2)整体解决方案
室内空气质量就是从卫生性、舒适性、健康性方面出发对室内环境中空气相关因素的控制要求。室内空气质量服务则是指供应商提供的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效果保证。
室内空气质量全周期解决体系包含6个方面:基本原则、建筑性能、建材选择、系统措施、施工管理和维护制度。基本原则确定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建筑性能明确哪些性能与室内空气质量有关,改如何提升;建材选择让设计和使用者正确选择使用材料;系统措施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空气质量问题所采取的对应措施;施工管理则是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错误,出现无法改正的严重问题,并做好完工验收工作,如果室内装修污染不合理必须经过治理达标才能交工使用;管理制度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始终能保证设备、系统正常运行达到良好效果的规则条文、工作内容和管理行为。此部分相关內容可参见国内外“健康建筑”的资料和规范。
3)产品分类
室内空气质量涉及的产品和行业非常广泛。如大气环境、装饰材料污染释放、家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污染治理产品、空气质量传感器、净化器、新风机及加湿除湿产品等。其产品分布广,难以协调使用,难以达到整体目标。
借助物联网技术,未来有望把不同专业和产品结合起来,统一管理监控实现整体目标。
4)数字化和第三方认证
之前中国的检测报告也是造假严重,而现在国家开始要求各个检测单位把出局的报告全部发给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正式查询,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字化也应该如此建设。室内空气质量系统目前是产品销售为主,未来是可能变成一个“服务产品”的。但这个转变,需要有权威第三方提供的检测、认证等公平评测服务,只有这样才可能同时保证买家和卖家的利益,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有成熟的公平服务,许多商业环境空气质量的星级评定就可以实现,好的空气质量将提升商家的品质和品牌,也会对净化和新风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行业整合提供一条龙服务。
从现有情况看,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的检验体系将会不断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标准化体系已经开始改革,相信检验体系也会跟进的。
【编辑:暖立方冯雪艳】